遇见小面于2014年6月创立于广州,定位于以重庆小面为主的川渝风味面馆。今天遇见小面宣布了A轮融资2500万元,由百福控股投资。而百福控股是联想弘毅基金旗下的一个专项资本,也投资了很多连锁餐饮类的企业。
目前,遇见小面共有30余款产品,包括12款面加抄手,以及多款小吃、饮品,人均消费在30元左右。此外,遇见小面会在保留20%的明星产品的情况下,根据当季的销售情况和气候情况,进行产品迭代。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刚刚让小面火爆,他们尝试开了一家街边的重庆小面店,30平米的规模,单店的月流水在30万左右。宋奇说,一家店一年可能有过百万的利润,这个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宋奇放弃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机会,选择了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2009年硕士毕业后留在了香港工作,宋奇的第一份工作是连锁店IT系统解决方案方面的工作,“香港餐饮零售业的成熟与繁华让我大开眼界。”之后,宋奇先后在麦当劳、百盛工作,向标准化食品的典范“偷师”。
2012年,宋奇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在选择小面之前做过粤式快餐、东北饺子。他和团队亲自去重庆学习小面的制作,3个月后拿到了第一笔顾东生的天使投资和青骢资本的300万的天使投资。2015年一整年,又开了4家店,把整个连锁的模式运作了起来。2016年初,又获得了餐饮企业“九毛九”的Pre-A轮投资几百万人民币,给遇见小面带来了一些开发选址、连锁经验。截至目前,遇见小面在广州有10家门店。
据宋奇介绍,在CBD商圈开一家店的前期投入在100万人民币左右,包括转让费、店铺成本、设备等前期投入。现在每个月平均能达到40万的流水。一家店收回100万的投资成本,最快有4个月收回的,平均在8、9个月,宋奇的要求是1年之内能够完成。
标准化,连锁餐饮店的关键
店开多了之后,创始人不可能亲力亲为,最开始建立的标准体系最为重要,采购、产品研发、供应链的匹配、门店的营运、培训、装修、设计、品牌化的推广、融资等。宋奇说:“我理解的连锁主要是三方面:店铺、食材、服务的标准化。”
食材方面采用的是真功夫的中央厨房。人才的标准化比较难,10家店就有100、200号人的团队,遇见小面团队有7、8个从麦当劳出来的,借用麦当劳人才培训、复制的经验。而快餐市场的选址逻辑还是CBD写字楼,一线、二线商圈,人流密集的地方。
宋奇的团队采取了精确化、标准化的制作流程,他把厨房当作实验室,通过精确地用料计算,在配料上引入量杯、油温计、天平、量勺、秒表等实验用品,让原本靠厨师经验做出的一碗重庆小面通过计算变得标准化。
宋奇介绍,目前产品价格平均20元左右,15到27元不等,加上饮料,客单价大致在30元。比较好的店,一个中午有300、400人次的流水。以此估算,一家同等规模的小面店一天又1.5万元的流水,每年预计能形成百万以上的流水。
当被谈及线下餐饮门店普遍寿命不长,宋奇认为小面和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一样,都是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食品。看起来谁都能做,满街都是,但是仍处在有品类没品牌的阶段。宋奇也强调团队专业化、职业化,才能更好理解品牌和体系。“新一辈的人,做出来的餐饮产品,就会很老一辈不一样。靠对产品、对品牌力的塑造来吸引用户,而不是主动的去从广告去转化流量。”宋奇不希望做太多广告,而欣赏星巴克那种锻造品牌的内驱力的品牌建设方式。目前也坚持直营不做加盟,在第一阶段品牌没有完全立足,标准化没有打造的时候,不会开放加盟。
融资的钱主要用户开店和内部建设,本来目前10家店都赚钱,不需要融资太多,目前有良好的现金流。但是融资能加快店面扩张的速度,从而形成相互呼应的品牌效应。
当然,问题还很多,小面店这个生意,有多高的门槛?品牌有什么独特的内涵?企业能创造多大的市值?但不得不说,是个赚钱的生意,标准化仍然是连锁企业的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