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所在城市(点省查看,红色代表已入驻)
A |
|
---|---|
B |
|
C |
|
F |
|
G |
|
H |
|
J |
|
L |
|
N |
|
Q |
|
S |
|
T |
|
X |
|
Y |
|
Z |
|
微信网站
上传时间:2018-03-08阅读量:255次
你的财富创造机制落后了吗
仅靠科技创造财富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了。下一个阶段的财富创造模式是智慧创造财富。
让该死的企业死掉
《浙商》:当前经济陷入泥潭,有的企业尝试通过进入新兴产业来实现跨行业转型,对此您怎么看?
鲁柏祥:何谓转型?许多人误以为就是转行、改行。把转型简单理解成转行甚至改行的行为,通常都只是投机行为。试想,若做了多年的本行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会有自己的竞争优势,难道别人都是吃干饭的?转型更多的是指所从事的业务领域不变,但方法进行改变,即通过采取新的方法和手段,促使经营方法与手段向更高的模式进化。当然,也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跨行业发展。但若是仔细关注一下,我们便会发现,大部分实现多元化的企业首先都已经成功完成了主业的转型升级。即每一新业务领域的拓展都是建立在现有行业做优做强的基础上的,此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浙商》:那其余的企业该如何走出困境?
鲁柏祥:现在经济形势很难,如果只是简单地增加投入,可能会使产业结构转型成为泡影,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遗症。从总体来讲,这是一轮行业的重新洗牌,企业“该死的就该让它死去”。然而,现在大量资本往往是投入到那些“绑架型企业”(即在生产和资金上绑架了政府和银行的企业)。若这些实际已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不死,客观上就会让这个企业不断吞噬社会资源,宏观上也在阻碍经济转型的顺利实现。因此,转型的问题若迟迟得不到解决,一再拖延,那我们就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等到整个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时,若我们的企业还没有实现成功转型,必然会变得更加被动。所以,经济探底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在经济探底的过程中,让该死的企业死掉,该活的企业活下来。天若有情天亦老。
跟上财富创造的变化
《浙商》:这个观点很有道理,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政府往往做不到坐视不理,多少还是会出手采取行政干预,完全市场化似乎还言之尚早?
鲁柏祥:的确存在你说的这种情况。事实上,当前财富的创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现实来看,我认为浙江的经济并没有真正跟上这种变化,因而表现为发展后劲不足,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浙商》:您说的财富创造方式是指什么?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鲁柏祥:财富从哪来?不妨让我们按照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顺序进行一次梳理。要疏理财富的创造方式,首先就要知道财富从哪里来。
人类最原始的财富取自于自然,比如树木、河流等。为了争夺这些自然资源,人们采取了占领、抢夺甚至战争的方式,所以我把初期的财富创造的办法归纳为“自然创造财富”。但这种创造机制使得财富总量逐渐减少,待到资源消耗殆尽便不可持续。
接下来便是“劳动创造财富”。这个很好理解,中国几千年小农经济的发展便是来自于典型的农耕文明,即重农主义思想。我们现在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其实就是在这种小农经济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以“勤劳致富”的理念为引导,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很多企业通过国庆不放假或是一周单休来加大产量,这种机制其实就是榨取劳动力。
第三种财富创造机制认为,“交换创造财富”,即经济学上所说的重商主义。这里“商”的概念有别于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小商小贩,这里的商更强调合作和商量。如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它们的对外贸易便主要通过贸易交换进行财富创造的。
第四种财富创造机制即为“要素创造财富”。通过对自然、劳动、贸易等生产要素的整合进行工业化生产。比如我们现在很多的外贸加工企业,一方面通过对外贸易,一方面通过生产循环创造财富。在这种机制下科技虽然还没真正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但已经足以创造巨额财富。
在当前情况下,我特别想强调的就是“知识创造财富”。在这个阶段,有形的物质要素转变成为了无形的知识要素,它释放出的能量或者说所能创造的财富将远远大于上一个阶段。因为知识要素不会耗尽,不需要遵循质能守恒,可以通过其物质载体加速发展,从而创造出不可估量的财富。比如苹果公司最近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在过去的十年里,苹果股价涨了近50倍,这样的财富创造能力几乎是不可限量的。
智慧创造财富
《浙商》: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所以您认为浙江经济应该尽快从“要素创造财富”中摆脱出来转型到科技创造财富的阶段?
鲁柏祥:也不完全是这样。现在也有很多企业开始注重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但他们同样遭遇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威胁。以技术领先闻名的许多美国、欧洲的企业也同样陷入了经济危机。
《浙商》:难道说科技创造财富的方式已经过时了?
鲁柏祥:可以这么说,因为这说明仅靠科技创造财富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了。这就要说到下一个阶段的财富创造模式,这个模式也是我们企业未来要走的发展模式,即“智慧创造财富”。
《浙商》:智慧和知识这两个概念听起来很相近啊?
鲁柏祥:其实不然。知识或者说科技是对“我”以外的东西进行开发,而智慧是对“我”本身进行开发,再通过“我”对其它物质进行开发,从而加快对物质开发的速度。当前身处智慧经济的时代,许多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了各种不适应。由于深受农耕文明思想的影响,企业往往过分强调大而全。多数企业都以竞争的姿态在行业内单打独斗,形成了多个形态类似且重复的产业集群,而不是互补式的产业链形态。而在信息网络发达的未来社会,企业不该追求一家独大,而是要与其它企业环环相扣,强调互补合作,与其他企业的产品形成互补。谁是鸡头谁又是牛尾呢?智慧创造财富的阶段强调的是用智慧去整合我刚提到的所有要素,同时还要强调对自身智慧的开发。比如我熟悉的一家浙商上市企业,它的主营业务是饲料生产,最近企业提出了“四个e化”的智慧型发展思路:终端用户e化,渠道商e化,市场经理e化,生产工人e化。这就体现了这家企业经营的智慧,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求的是差异化的业务互补,而不是同质化的产品竞争。这就是我所说的智慧创造财富。再明确一点说,就是企业家要懂得开发本我的智慧,通过做企业的智慧去创造更大的财富。
《浙商》:所以说现在到了企业家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充实的阶段了。
鲁博士:很有这个必要。希望通过这次对财富创造机制的梳理,企业家可以根据分类将自己的企业进行对号入座,然后按方抓药,看你的企业是处在哪个阶段,然后思考向更高的阶段转变需要进行怎样的变革。虽然这种转变可能会受到不同行业、社会发展、市场状况不同步等的影响而具体各不相同,但总的趋势非常清晰,那就是:越是新兴的行业越接近智慧型。那些处于落后机制中的企业如果不能成功嫁接上智慧模式,其生存必将会变得很难。所以我们企业应该好好研究自己目前的财富创造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未来的路该往哪里走。
来源:浙商杂志